摘要:将分子分型纳入子宫内膜癌(EC)的临床病理评估可改善风险分层。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确定的四种EC分子亚型,可以通过一种经过验证的策略——子宫内膜癌前瞻性分子风险分类法(ProMisE),利用p53和错配修复(MMR)蛋白免疫组织化学(IHC)和DNA聚合酶ε(POLE)突变检测来诊断。成本高和可获得性差是普及检测的主要障碍,尤其是POLE分析。我们评估了一种选择性ProMisE策略(ProMisE-S):在所有EC中进行p53和MMR IHC检测,POLE检测仅限于那些MMR或p53 IHC异常的EC(以识别POLEmut EC伴MMR和/或p53继发性异常)和那些高级别或非子宫内膜样癌形态、>IA期或存在淋巴血管间隙侵犯的EC(以避免对最低风险肿瘤检测)。我们对912例EC中已知的ProMisE分子分型与ProMisE-S分子分型进行了回顾性比较。我们定义了一组“极低风险”的EC(G1/G2,子宫内膜样,MMR完整,p53野生型,IA期,无淋巴血管侵犯),对其进行POLE检测不会影响患者的处理;使用ProMisE-S,在基于人群的队列中,55%的活检和38%的EC对子宫切除标本评估后,不需要进行POLE检测。未知POLE状态的“极低风险”子宫内膜样EC表现出极好的临床预后。166例p53abn EC中有15例(9%)显示G1/G2子宫内膜样形态,支持常规检测p53 IHC的潜在价值。增加分子检测改变了89/896(10%)EC的风险类别。在常规实践中,POLE检测可以进一步限于只有那些可能因此改变辅助治疗建议的患者。
赵晶晶 朱慧庭 翻译 郑兴征 审校